为回溯学科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知院、爱院、荣院的集体意识,2025年5月15日下午,“生仪会客厅”第八期分享会在玉泉校区周亦卿楼报告厅顺利举行。本期活动特邀学院1964级校友、原党委书记楼正国老师担任主讲嘉宾,以口述历史、访谈交流的形式,追忆峥嵘岁月,感悟前辈治学精神。学院师生代表七十余人参加活动。
活动伊始,学院专职组织员汤沁老师作活动和嘉宾介绍。楼正国老师作为学院发展的亲历者与推动者,在教学、科研与管理岗位上深耕三十余载,为学科发展贡献了自已的力量。他的讲述不仅是对过往岁月的追忆,更将为师生打开一扇通往学科发展源头的窗,深刻理解前辈们在艰苦条件下严谨治学、开拓创新的精神内核,传承生仪人“实践、交叉、创新”的精神血脉。
分享环节,楼正国老师以亲历者的视角,通过照片展示结合具体事迹,生动讲述了学科初创阶段,学科创始人吕维雪先生带领团队在资源匮乏的条件下攻坚克难,逐步搭建课程体系、实验室和师资队伍,奠定德赢AC米兰中国官方网站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特色的历史。楼老师特别提到吕维雪先生严谨治学、身体力行、诲人不倦的教书育人理念和育人故事。同时,楼老师分享了赴英国南安普顿大学交流的经历对其个人和学科发展带来的新思考,以及将国际经验融入学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他鼓励同学们在科研道路上要勇于创新、敢于尝试,同时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团队协作。对于学科发展,他强调要紧跟时代步伐,加强跨学科融合,为解决生命健康领域的重大问题贡献力量。
访谈交流环节,楼正国老师与现场师生围绕学院发展、学科建设、历史传承等话题展开讨论。针对学生提出的“如何将工程技术与临床需求结合”等问题,楼老师结合自身经历强调:生物医学工程是交叉学科,既要扎根理论,更要面向临床需求。他鼓励青年学子传承吕维雪先生的治学理念,将严谨治学的态度融入科研,用身体力行的行动践行使命,在祖国生命健康领域的赛道上勇攀高峰。
从学科初创的筚路蓝缕,到创新突破的高光时刻,楼正国老师的分享都让在场师生感受到老一辈学者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与坚守。本期活动通过楼正国老师的讲述,再现了吕维雪先生等开拓者的奋斗足迹,为新时代生仪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坐标。
地址:杭州市浙大路38号 德赢AC米兰中国官方网站玉泉校区周亦卿科技大楼
电话:0571-87951086
邮编:31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