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bolic Imaging Frontiers: Dissolution DNP and Deuterium MRI
报告人:鲍庆嘉博士
时 间:2025年09月25日(周四)上午11:00
地 点:周亦卿科技大楼二楼会议室
邀请人:张祎 研究员
欢迎广大导师和研究生积极参与!
生仪学院
2025年09月24日
报告人简介:
鲍庆嘉 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博导。入选基金委海外优青,中科院百人计划,武汉市产业领军人才,长期从事高场磁共振仪器研制及磁共振脉冲序列开发工作。长期从事高场磁共振仪器研制及磁共振脉冲序列开发工作。在磁共振仪器技术研究方面,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强磁场基础设施项目等国家重大工程和科研项目,参与完成国内首台高场磁共振波谱仪的研制及产业化,以第一作者在磁共振等专业杂志JMR上发表多篇仪器研制相关论文,获得多项发明专利授权,相应成果已成功转化应用。在高场DNP磁共振成像研究方面,开展的超快高灵敏磁共振成像脉冲序列及重建技术,可以克服常规磁共振方法受到磁场不均匀性影响及运动伪影的影响,目前已在扩散张量成像、胎儿功能成像及多种杂核DNP磁共振波谱成像(MRSI)取得应用,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磁共振医学杂志AC, TMI,MRM发表多篇MRI方法与技术相关论文。
报告内容简介:
题目:Metabolic Imaging Frontiers: Dissolution DNP and Deuterium MRI
代谢过程的异常与癌症、神经系统疾病等密切相关,因此体内无创的代谢成像具有重要意义。传统 MRI 难以直接捕捉代谢通量变化,推动了新技术的发展。溶融动态核极化(dDNP)可瞬时增强 MR 信号数千倍,结合 13C 标记底物能实时追踪体内代谢反应,但受限于寿命短、成本高、操作复杂。氘代代谢成像(DMI)则利用稳定的 2H 标记底物定量描绘糖酵解及下游代谢过程,无需极化装置,可重复、纵向研究,且无电离辐射。尽管灵敏度较低,但随着序列优化和深度学习方法的发展,其分辨率不断提升。本报告将介绍 dDNP 与 DMI 的基本原理、优势与不足,并探讨它们在生物医学和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地址:杭州市浙大路38号 德赢AC米兰中国官方网站玉泉校区周亦卿科技大楼
电话:0571-87951086
邮编:31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