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 2022-10-17

    生仪学院第160期青年学术沙龙暨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系列活动,于2022年10月12日上午如期在线上举行。华南理工大学软物质研究院的蒋凌翔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了此次专题为“激光光热精确控制液液相分离”的学术报告,此次报告由生仪学院田良飞研究员主持,在线上腾讯会议举行。蒋凌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2021),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前沿软物质学院教授。在北京大学获得学士(2007)和博士学位(2012),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回国到暨南大学担任课题组长,2020年加入华南理工大学。主要从事仿生自组装和动态行为的研究,近5年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了5篇Nat Commun,1篇PNAS,1篇Adv Mater,3篇ACS Nano等文章;主持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2021)和面上项目(2018),一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2018),入选了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8)。液液相分离的成核过程通常是由涨落引起的随机(stochastic)过程,所以成核的位置和时间难以控制;而成核以后液滴的生长也受到分子扩散、对流、融合等的影响,液滴尺寸也较难控制。因此,蒋凌翔教授团队发展了一种基于激光光热效应的方法实现了在空间和时间上对于液滴形成/溶解以及大小的精确控制。具体来说,他们选取了一些具有升高温度诱导相分离(LCST)性质的体系,利用激光光镊对于镀金的薄膜进行定点加热,在局域形成一个温度场,导致等温面内发生液液相分离,形成位置和大小完全可控的液滴。利用这一原理,他们产生了多种非球型液滴、液滴阵列、和液体动画(liquid animation);并进一步探索了客体分子的定点富集、转运、释放,以及时空可控的微反应器。最后,蒋凌翔教授和线上的老师同学们围绕本次沙龙的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同时他也展望了该技术在生物传感以及相关神经疾病中的诊断应用。线上讲座圆满结束。图:赵振淞文:赵振淞

  • 2022-09-30

    生仪学院第159期青年学术沙龙暨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系列活动,于2022年9月30日下午如期在线上线下举行。生仪学院博士研究生林惠为同学们带来了此次专题报告。林惠,博士研究生,2018年本科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目前在德赢AC米兰中国官方网站德赢AC米兰中国官方网站攻读博士学位。博士在读期间致力于数字化慢病管理与生活方式标准化干预框架的交叉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1)基于健康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行为改变理论,探究生活方式干预效果的影响因素和路径,构建针对慢病患者生活方式干预的标准化框架,促进传统干预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2)将理论转化为数字化慢病管理系统功能的模块化设计,并实际应用于针对慢病及其风险人群的生活方式管理,利用RE-AIM框架评估系统和项目的实施性(3)利用理性思维的自适应控制认知架构对系统中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分析,构建针对数字化管理用户行为趋势评估的方法学框架。目前在SCI期刊发表定性和定量综述研究文章各一篇。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缺乏运动是非传染性慢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s,以下简称“慢病”)的两大危险因素,如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和肥胖,以促进运动、提高日常活动量和改善饮食行为为目标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显著使非传染性慢性疾病患者受益。在这类患者中,迫切需要有理论和证据支持的有效干预措施,因为他们表现出的无助感更强,社会支持更少,感知障碍更多等认知状态。对于这个问题,多策略生活方式干预是一种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养成健康饮食习惯和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公共卫生途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生活方式干预因受众面广泛、高效的信息传达效率和更低的人工成本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促进传统干预向数字化转变,林惠提出,首先要构建一套针对行为改变策略的标准化知识体系,进一步通过设计概念、实体与关系,对多策略生活方式干预方案实现模块化设计,并最终转化成系统功能设计。她结合慢病生活方式管理的场景,阐述了如何结合健康行为理论(Health behavior change)和行为改变策略的分类体系(Behavior change technique taxonomy),实现慢病生活方式干预的数字化标准框架的设计和分析。最后,林惠和线下的同学围绕本次沙龙的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同时她也对同学们提出的相关问题逐一进行了解答。线上线下讲座圆满结束。图:赵振淞文:赵振淞

  • 2022-07-05

    德赢AC米兰中国官方网站德赢AC米兰中国官方网站2022年暑期优秀大学生云端夏令营开营仪式于2022年7月4日上午9:00线上线下同步举行。院长张宏教授、各研究所导师代表、全体营员等70余人如约相聚云端。副院长周泓教授主持。生仪学院暑期优秀大学生云端夏令营旨在促进高校优秀大学生进一步认识浙大、了解浙大,对德赢AC米兰中国官方网站德赢AC米兰中国官方网站的全面了解,为德才兼备、基础扎实、热爱科研、热爱本学科的优秀学生搭建继续深造平台。院长张宏教授首先代表学院全体师生热烈欢迎来自全国各高校的优秀学子,并介绍了学院的发展概况、师资队伍、科学研究、招生情况等特色,着重强调学院始终秉承学科创始人吕维雪先生提出的“交叉 创新 实践”人才培养理念,坚持全方位“医工信”一体化科教协同培育模式,传承“要多尝试学科交叉研究”红色基因的文化底蕴。刘清君教授、周凡教授、吕旭东教授、吴丹研究员和张韶岷教授分别向营员们系统地介绍了生医所、数字所、医工所、影像所、求高院的研究方向、科研成果以及导师团队等相关情况。撰稿人:孙一帆摄影、截图:陶承蓉、冯静雯

  • 2022-06-20

    阳光灿烂,荷花正妍,历经百年沧桑的之江校区,仿佛精心打扮的母亲,等待她20多年未曾见面的游子。往事如昨 岁月如歌6月16日,生仪学院一行20多位退休老师信步走进校园三分部——之江校区。他们的眼角带着光,嘴角带着笑,仿佛都回到了年轻时代。有人说,我曾经在这里读书;有人说,我曾经在这里任教。回忆,仿佛一份等候已久的礼物,铺在他们的面前。他们打开话匣子,深情诉说着曾经的妩媚少女和不羁少年当年不曾在意的师生情谊,同学关系。支部书记李玲娣老师自告奋勇做起了导游:转过小礼堂,她深情地回忆起那天傍晚,新生入学,老师在典礼上讲话,而天上繁星闪闪,江面波光粼粼,满地烛火映衬着同学们清亮的眼,至纯至美的画面......快乐相伴 健康相随为加强退休教师健康知识宣传和教育,提升大家的生活质量,健康顾问王永国老师开展了一次《话说健康》的讲座。他用上百张PPT把大脑、五脏六腑、心脏、血管之类的疾病、以及相对应的每一种疾病的治疗方案,都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讲解。并从情绪控制、运动、饮食、药物疗法等方面给出了心血管、骨质疏松等常见老年病的的防治建议。现场的老同志们都听得十分专注,不时记录下了相关重点。在讨论环节,现场气氛十分热烈。丝帛红翠 青春最美接着,进入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巧手丝巾系法活动。美丽大使李蓉老师给大家做了精彩的丝巾知识培训。她从丝巾的面料、色彩与搭配等方面为大家作了讲解,并一一示范,十几位女神们同步尝试,平结、花苞结、单耳结、糖果结、玫瑰结等不同系法,让女神们学会更加爱自己、爱美丽、爱生活,培养自己的生活情趣和兴趣爱好,绽放美丽,活出精彩人生。

  • 2022-06-20

    6月17日,杭州微策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杨清刚总经理、张文伶副总经理一行来访生仪学院,探讨推进校企合作交流。生仪学院院长张宏、党委书记项品辉、副院长林辉,以及教师代表参加会议。杨清刚总经理一行首先介绍了公司基本情况和科研合作工作。杭州微策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2013年成立,位于杭州市临平区,目前主营体外诊断与POCT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业务,产品出口至东欧、北非的150个国家。当前,微策公司与学院教师在穿戴式传感器研发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实现了技术向产品的转化。未来,微策公司致力于家用小型化产品的研发、生产,以及慢病管理的技术研发,期待与生仪学院教师持续合作。林辉副院长向杨清刚总经理一行介绍了学院近年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生仪学院始终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己任,与政府、企业开展合作,加强合作交流,打造了多个重要研发平台,构筑人才高地。在交流环节,双方着重就平台建设、科研合作、人才培养进行深入交流,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未来双方将开展学院与企业间高层次组织合作,加强人才引进力度,在特定方向集聚研究力量,实现紧密合作,促进学科新一轮建设,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 2022-06-10

      6月7日,吉利汽车研究院赵福总工程师一行3人来访生仪学院,探讨推进校企合作交流。生仪学院院长助理许迎科教授、省重点实验室主任陈杭教授,以及教师代表参加会议。赵福总工程师一行首先介绍了公司基本情况和健康汽车技术研发工作。吉利汽车研究院于2003年成立,位于宁波市,目前主营汽车整车的研究和开发、汽车零部件的研究和开发等工作。当前,研究院针对“健康汽车专项项目”,从基本的安全需求、健康的更高需求、专属的贴心需求、环保责任感需求等四个层次,开展健康监测等相关技术研发工作。随后,学院参会教师向赵福总工程师一行介绍了个人及团队的研究成果。近年来,生仪学院教师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己任,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在标志物诊断传感器、可穿戴健康检测技术、车载健康检测与干预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众多成果。在交流环节,双方围绕“健康汽车”的主题,探讨车载健康传感检测、可穿戴健康检测、驾驶情绪评估与干预、驾驶疲劳监测与身份认证等相关技术内容。双方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合作开展“健康汽车专项项目”研发工作。

  • 2022-06-06

    生仪学院第158期青年学术沙龙暨医工沙龙临床医生讲座系列第四期暨,于2022年6月2日下午如期在线上线下同步举行。浙大附属邵逸夫医院主任医师何非方教授作“神奇的脑脊液,千万不能漏”专题报告。学院副院长林辉主持活动。何非方,博士,主任医师,德赢AC米兰中国官方网站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疼痛科 & 低颅压疾病诊治中心 & 脊髓脑脊液漏手术中心主任,日本国立冈山大学海外特任教授 & 研究员,中国脊髓脑脊液漏修复联盟发起人,中日低颅压疾病诊治中心联合创立者,中美(斯坦福大学)疼痛中心联合创立者,中国脊髓脑脊液漏患者慈善救助基金发起人。2006年率先在中国实施“脊柱硬膜外腔全腔造影及脊髓脑脊液漏靶向介入修补术”,开启国内各种类型脊髓脑脊液漏疾病治疗,迄今已诊治上万名患者,涵盖国内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海外患者,公益接受境外20多个国家的脊髓脑脊液漏患者的诊治咨询。何非方教授从脑脊液对脑组织和神经的重要支撑和保护作用出发,详细阐释了脑脊液漏对健康的重要危害——引发脑神经结构移位和功能受损。脑脊液漏按照部位分为脑部和脊髓,其中脊髓脑脊液漏至今仍是临床诊治难点之一。围绕脊髓脑脊液漏,何主任为大家详细讲解了该类疾病的临床特点和当前诊治技术。何主任告诉大家脊髓脑脊液漏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这也是导致该类疾病经常被误诊的原因之一,其中最常见的症状是直立性头痛。脊髓脑脊液漏的病因进行主要分为自发性和继发性两种,自发性脑脊液漏和人体的先天发育有关,而继发性主要由外伤和医源性损伤引起,其中跟脊柱有关的各类有创医疗操作引起的医源性损伤损伤最为常见。目前脊髓脑脊液漏的临床诊断主要是病人头痛为主的主诉结合医学影像的漏口定位检查,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人需采取靶向介入修复手术治疗,其诊治过程涉及到多个科室的协同配合。最后何主任结合自身的行医实践,为大家讲述了各类脊髓脑脊液漏患者的各种曲折求医经历,这也激发了他创立并投身脊髓脑脊液漏患者救治公益慈善事业的决心。除了分享以上经验,何非方主任还向同学们抛出了脊髓脑脊液漏临床诊治中的焦点问题:脑脊液漏患者涉及的神经功能受损是否可以与情绪、记忆的预测联系起来?同时,他也期望脊髓脑脊液漏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技术能够继续快速发展,让该类疾病诊治更加早期、精准、微创、高效,这也是医工结合的命题和意义所在。在交流讨论环节,参与活动的师生们聚焦何主任提出来的临床问题,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围绕临床解决方案开展了深度而热烈讨论,形成了诸多富有价值的医工交叉研究课题:脑脊液特异性标志物筛查与体液检测技术开发、基于MRI的脑脊液生成速率检测技术开发、脑神经移位与脑脊液漏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研究、硬脊膜破损智能修复材料研发……活动最后,林辉副院长代表学院向何非方主任颁发沙龙名誉讲师聘书。图:黄运操文:江彤玲

  • 2022-05-28

    生仪学院第157期青年学术沙龙暨医工沙龙临床医生讲座系列活动第三期,于2022年5月27日下午如期在线上线下举行。脊柱外科主任医师赵凤东教授作“科研到底是临床的朋友还是敌人?一个脊柱外科医生的思考”专题报告。学院副院长林辉主持活动。 赵凤东,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德赢AC米兰中国官方网站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德赢AC米兰中国官方网站德育导师。长期致力于脊柱外科领域的研究,在脊柱退行性疾病和脊柱生物力学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在《CELL DEATH DIFFER》等骨科相关顶级领域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主译英国《腰痛的生物力学》论著1部。担任多个国内外重要学术兼职,包括北美脊柱协会(NASS)会员、中国医师协会脊柱专业委员会委员等。曾荣获2007年中华骨科杂志优秀中青年论文奖,2008年全英脊柱年会最佳基础研究奖,2017年国际腰椎研究协会年会"Best Discusser",2018年国际侧路手术研究协会年会优秀论文奖。荣获2018年德赢AC米兰中国官方网站优秀德育导师。   科研到底是临床的朋友还是敌人?赵凤东教授对科研和临床做了比喻“临床是一场马拉松,而科研是一场百米跑”。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阐述“科研是临床的敌人”,比如当一天做完了好几台临床手术之后,根本没有精力和时间做科研。但是,他也举了很多经手的病例,用科研指导临床,极大提高临床诊治的效率和成功率,甚至解决原先无法治疗病例,有力说明了“科研是临床的朋友”的一面。赵凤东教授还分享了大量脊柱外科临床案例以及治疗新思路,总结出临床和科研是相辅相成,本质上是朋友关系。但是如何分配精力,如何做到科研与临床有机结合,创造出对医生、病人、社会的利益最大化,赵凤东教授认为医工交叉模式,即医生主要精力在临床,同时提出问题,参与科研实践,高校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开展科研工作,是发展趋势也是解决之道。在交流讨论环节,参与活动师生们结合各自研究方向纷纷提出了相关问题,如医学认识、数字人体仿真、组织再生等方面技术在骨科临床中应用问题,也提出工程解决意见建议。赵凤东教授和与会的师生围绕提出的问题和意见进行了激烈讨论,临床实际和工程研究换位思考,碰撞思维火花,为师生们带来极大享受。活动最后,林辉副院长代表学院向赵凤东教授颁发沙龙名誉讲师聘书。图:黄运操、关海蓝文:关海蓝

  • 2022-05-23

    德赢AC米兰中国官方网站生仪学院青年学术沙龙专题活动——医工沙龙临床医生讲座系列第二期暨第156期青年学术沙龙,于2022年5月20日上午如期在线上线下同步举行。浙大附属邵逸夫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洪德飞教授作“胰腺癌诊治困惑与展望”专题报告。生仪学院副院长周泓教授主持活动。洪德飞,德赢AC米兰中国官方网站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事肝胆胰脾外科临床和基础研究近30年。杭州医学院特聘教授,上海吴孟超肿瘤医学中心胰腺首席专家,担任中华医学会、中国抗癌协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国际肝胆胰协会等32个职务。编著、主编、参编肝胆胰外科专著13部,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作为参与者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项。本次沙龙,洪德飞教授从肝内胆管癌的两个问题出发,引入了双转化治疗策略和技术,并从策略与技术上回顾了二步肝切除术技术的的进展,为同学们介绍了其团队国际首创末梢门静脉栓塞术和PALPP介入法肝快速养大技术,以替代肝移植和ALPPS。洪教授秉持重视肿瘤生物学特性的评估,倡导生物学切除为先,解剖学切除为后的治疗理念,以提高肝胆胰肿瘤治疗远期疗效;在胰腺癌疗效的新策略和新技术中,创新性提出胰肠吻合“瘘管愈合”学说,该学说被同行誉为“革命性的洪氏胰肠吻合术理论和技术体系”。在介绍了最先进的临床技术之后,洪教授又分享了胰腺外科研究热点,未来发展方向,以及早期、精准、无创微创等医疗需求与面临的实际问题。在交流讨论环节,参与活动的师生们结合自己的研究纷纷提出了相关问题,如临床数据获取、胰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金标准、CT/MRI/PET-CT等影像学技术在胰腺癌临床诊断应用中优劣势等,洪教授均逐一予深入浅出的精彩讲解,还和与会师生开展探讨交流。通过本场跨学科的思维碰撞,大家从临床角度出发重新思考了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获益匪浅。活动最后,周泓院长代表学院给洪德飞教授颁发了沙龙名誉讲师聘书,并衷心感谢洪德飞教授在百忙中给大家带来本次精彩报告。图:黄运操文:刘魁元

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浙大路38号 德赢AC米兰中国官方网站玉泉校区周亦卿科技大楼

电话:0571-87951086

邮编:310027

Copyright © 2006-2021 德赢·(VWIN)官方网站-AC米兰官方合作伙伴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寸草心科技 管理登录 您是第 1000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