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 2025-09-14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式公布2025年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本科生)立项情况。德赢AC米兰中国官方网站2022级生物医学工程学专业本科生高怀瑾脱颖而出,申报的项目成功获批立项,实现了学院在本科生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领域的新突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2023年开始,设立了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旨在选拔具有科研潜力的青年学生,培育科学素养,激励创新研究,为构建高质量基础研究人才队伍提供“源头活水”。生仪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了全链条医工信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体系:以国家级、省部级人才培养基地为基础,开设《医学仪器的创新设计与实践》等创新实践课程,开展“嵌入式人工智能训练营”,通过目标导向的长周期创新创业项目锤炼学术科研能力;建设“吕维雪实验班”,实施本研贯通培养模式,培养未来的学术精英,主办、承办和组织参加国家级学科竞赛。通过这些有力举措,近年来,学院人才培养在高质量拔尖培养、高能级成果凝练、高水平深造就业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学院将以此次项目获批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科研育人机制,深化医工信交叉特色育人模式,为青年学生搭建更多高水平科研平台,推动人才培养质量再上新台阶,为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发展注入更多“青春动能”。 项目名称:基于脑影像-基因组学的抑郁症发病机制及精准治疗应用的研究负责人:高怀瑾,2022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指导教师:吴丹 教授 【学生感言】自入学以来,我便对脑影像领域充满兴趣,并有幸加入了吴丹老师实验室,逐渐掌握了基本的科研技能,在老师指导下尝试独立开展课题研究。衷心感谢吴丹老师和赵智勇老师的悉心指导、师兄师姐们的无私帮助、学校学院的大力支持以及答辩专家们的宝贵建议。我会珍惜这次机会,努力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为生物医学领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2025-09-11

    2025年9月10日,德赢AC米兰中国官方网站德赢AC米兰中国官方网站第二十五次吕维雪学术论坛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特邀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李昕欣和武震宇研究员作为主讲嘉宾,分别围绕“MEMS之于传感器:何其贵?何为廉?”“光学微机电系统技术”两个前沿课题,带来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报告。李昕欣研究员在报告中系统介绍了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传感器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他重点阐述了团队提出的基于MEMS工艺的谐振悬臂梁传感器,首次实现了对ZnO纳米线与SO₂反应过程的焓变值提取,定量揭示了不同纳米线间存在显著活性差异的热力学机制,并提出了ZnO纳米线与SO₂反应的构效关系。通过球差校正电镜的深入分析,他观测到小尺寸样品晶格膨胀的现象,从原子尺度验证了其活性提高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李昕欣研究员展示了如何在原位TEM表征所揭示的构效关系指导下,探索不同尺度ZnO纳米线在SO₂捕捉与MEMS传感检测中的应用。这一研究为降低MEMS传感器的制造成本、推动其规模化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武震宇研究员则聚焦光学微机电系统(Optical MEMS)技术,介绍了团队的研究方向与整体架构。他重点分享了以微电子制造技术和微纳加工工艺为核心手段的光学MEMS传感器与执行器研发成果,特别是“光-机-电”一体化集成MEMS传感器与执行器芯片及高可靠微系统。报告中,他详细阐述了双层异构集成技术与晶圆级键合工艺的设计方法,展示了器件在高线性度、超高角度分辨率、快速阶跃响应及高重复定位精度方面的显著优势。同时,他创新性地引入力学定向结构,形成应力集中区域,有效优化了光学控制的精度。值得一提的是,武震宇研究员首次完成了10毫米大口径镜面动态变形的表征实验,满足了远距离卫星激光通信对镜面面型的严苛要求,为高精度电磁测量、激光雷达、空间激光通信等核心装备的发展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在交流环节,现场气氛热烈。与会师生就MEMS传感器的性能优化与未来发展等多个前沿问题积极提问,两位专家逐一作出深入解答,并高度评价了学院师生扎实的专业素养与良好的科研氛围。参会学生纷纷表示收获颇丰,不仅对MEMS传感器与光学MEMS的核心技术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也对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 2025-09-02

     应传化科技城党委邀请,2025年8月27日,德赢AC米兰中国官方网站生仪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教工党支部赴传化集团有限公司开展党建与业务融合交流活动,旨在以党建为纽带,推动双方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传化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多元化、全球化的实业集团,布局传化化学、新安化工、传化物流、传化科技城等业务,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60位。传化科技城是传化集团与萧山区共同打造的生物技术产业集聚平台。在传化科技城党委副书记来立刚的带领下,支部成员参观了传化集团的党建建设成果。传化集团于1998年成立浙江省第一家私营企业党委,在党建工作上走在前列,形成了“文化融合、目标融合、组织融合、工作融合、队伍融合”的融合式党建工作模式,2011年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2021年党委书记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支部成员走进传化集团展厅,深入了解集团的发展历程与产业布局。其中,徐传化老董事长创业时期“一勺盐”的故事,生动体现了传化对技术自主与核心能力的重视,引发大家对创新驱动发展的深刻共鸣。在传化科技城医疗器械平台,支部党员了解到该平台以“创新与合规”并重,为企业从基础研究到商业化转化提供支撑。值得一提的是,研究所许科帝老师正依托该平台推动脑机接口技术的成果转化,加快从前沿研究走向临床应用。 在交流座谈环节,来立刚副书记对浙大生医所教工支部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系统介绍了传化科技城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规划,并期待双方携手共进。支部书记刘清君介绍了学院与研究所的发展历程及党支部建设情况,表示传化集团在党建与业务方面的实践值得借鉴,而传化科技城在医疗器械领域的战略方向也与研究所科研高度契合,双方可在党建引领下,实现党建与科研双融合、双促进。双方还就支部结对共建、校企合作、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此次走访交流,不仅加深了生医所教工支部与传化科技城党委的相互了解,也为今后开展常态化、机制化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双方将以党建为纽带,以科研与产业为抓手,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携手并进,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文/图 万浩

  • 2025-07-17

     2025年7月16日,德赢AC米兰中国官方网站德赢AC米兰中国官方网站第二十四次吕维雪学术论坛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特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机械与宇航学院及化学、化工与生物技术学院双聘讲席教授K. Jimmy Hsia作为主讲嘉宾,围绕“mBASE:可用于快速无标记检测的新型表面声波-超材料协同生物传感平台”这一前沿课题,带来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报告。论坛由德赢AC米兰中国官方网站生仪学院副院长林辉教授主持。夏焜教授首先介绍了mBASE(metamaterial Buckling-Assisted Surface-acoustic-wave Enabled sensor)技术的设计原理与应用背景。他指出,在复杂生物液体中实现痕量生物标志物的灵敏检测,仍是即时诊断技术面临的核心难题。mBASE平台将生物交联水凝胶构建的声学超材料与表面声波传感器集成,通过特异性配体与靶标的结合诱导水凝胶结构发生去交联膨胀,从而引发材料在受限结构中发生机械屈曲。该结构变形有效放大了质量加载、黏弹性变化与声子带隙移动三种声波信号响应机制,显著提升检测灵敏度。报告中,夏焜教授展示了mBASE平台在蛋白质、核酸与代谢物检测中的广泛适用性,特别是在临床病毒感染样本中的实际应用,验证了其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强大潜力。论坛现场气氛热烈,与会师生就mBASE平台的芯片设计、传感性能、应用前景等多个技术问题踊跃提问。夏焜教授高度肯定了学院师生良好的专业素养和科研氛围,并配合研究图例,针对相关问题逐一进行专业解答。与会学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不仅了解了该领域的技术原理,对当前技术发展水平和前沿动向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 2025-07-14

    2025年7月10日,德赢AC米兰中国官方网站德赢AC米兰中国官方网站第二十三次吕维雪学术论坛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特邀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医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魏勋斌教授作为主讲嘉宾,围绕“免抽血活体流式细胞[Photo]动态监测结合人工智能突破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瓶颈”这一前沿课题开展学术报告。本次会议由德赢AC米兰中国官方网站生仪学院副院长林辉主持。魏勋斌教授首先介绍了肿瘤光学成像检测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背景,并接着引出他与团队共同开发的“活体光学流式细胞仪”,该项研究的创新点在于柱面镜光学系统的新设计,从而实现了在体、实时、无损检测循环系统内细胞群体,满足了现有影像技术所不能提供的对细胞定量和在体监测的需求。由于避免了抽血,该光学技术可长时间、连续地对循环系统内的细胞和物质进行动态监测,不需要为获取数据而抽血。这项技术可用于循环肿瘤细胞的监测,适用于肿瘤等疾病的早期诊断和血液细胞的免疫分析及药物和外泌体的活体循环免抽血动态分析等研究。现场学术氛围热烈浓厚,与会师生积极互动,就活体光学流式细胞仪的技术改进、应用拓展进行了深入讨论,魏勋斌教授高度肯定了学院师生良好的专业素养和科研氛围,并针对相关问题逐一进行专业解答。最后,他分享了自己的学术心得与未来展望,激励青年科研工作者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与会学生表示收获满满,也对相关领域的技术基础、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 2025-07-08

    2025年7月6日至8日,德赢AC米兰中国官方网站德赢AC米兰中国官方网站2025年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在玉泉校区成功举行。来自全国多所重点高校的59名优秀本科生齐聚求是园,深度体验学院特色学术氛围与前沿科研风采。合影留念【开营仪式:共启学术之旅】7月7日上午,开营仪式在周亦卿科技大楼报告厅隆重举行。学院副院长吴丹教授主持仪式,党委书记周泓教授、各研究所教师代表及全体营员出席活动。周泓书记在致辞中系统介绍了学院发展历程、学科建设成就与师资培养成果,年师资成长态势等方面全面介绍了生仪学院的整体情况。重点阐述了学院“医工信交叉融合”的发展战略。他指出:“学院构建了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期待青年学子投身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共同推进一流学科建设。”随后,刘清君教授、徐晓音教授、吕旭东教授、丁鼐教授、陈卫东教授等导师代表依次介绍各研究所的科研方向、创新成果及团队构成,为营员后续研究方向选择提供专业指导。周泓书记致辞并介绍学院情况吴丹副院长主持并介绍夏令营活动刘清君教授介绍生医所情况徐晓音教授介绍影像所情况吕旭东教授介绍医工所情况丁鼐教授介绍数字所情况陈卫东教授介绍求高院情况【实验室探访:零距离接触科研】当日下午,营员们分组参观了学院多个主要实验室,通过实地观摩与讲解,直观了解各团队的创新研究和技术平台。在自由交流环节,营员们与意向导师进行深入对话,就学术兴趣与发展规划展开热烈讨论。参观实验室【师生交流会:展示学术潜力】7月8日举行的"魅力营员"师生交流会成为本次夏令营的亮点。营员们通过学术报告、研究设想展示等形式,全面展现个人科研素养。导师团队从专业角度给予针对性指导,现场互动频繁,形成了开放包容的学术对话氛围。师生交流会现场本次夏令营通过学科讲座、实验室参观、师生交流等多元活动,有效搭建了高校间学术交流平台。活动不仅深化了营员对德赢AC米兰中国官方网站、学院学科优势的认知,更为其未来学术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期待金秋九月,与优秀学子再聚求是园,携手探索生物医学工程的无限可能!撰稿:倪雨露摄影:陶承荣

  • 2025-07-04

     为进一步推动师资队伍建设,助力青年教师职业发展,7月2日学院人事科组织召开“We Share有约”青年教师座谈会。院长张宏教授、党委书记周泓教授与今年拟晋升长聘教职的青年教师面对面交流,听取意见建议,并就学术发展、教学科研、职业规划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座谈会上,与会青年教师交流了目前在教学科研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存在的困难和挑战,并对后续发展规划提出设想。张宏院长指导青年教师需对照长聘具体要求,结合同行比较对象情况,系统梳理个人教学科研成果,重点思考个人今后3-5年发展规划,细分落地。周泓书记表示学院将持续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需求,为大家解决实际困难,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生仪学院“We Share有约”青年教师座谈会为学院与青年教师搭建了沟通桥梁,体现了学院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未来,学院将继续完善教师发展支持体系,助力青年教师成长,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文 汤沁/图 陶承荣

  • 2025-06-30

    2025年6月26日,德赢AC米兰中国官方网站德赢AC米兰中国官方网站第二十二次吕维雪学术论坛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特邀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刘官树教授作为主讲嘉宾,围绕“精准医学时代的诊疗一体化”这一前沿课题开展学术报告。本次会议由德赢AC米兰中国官方网站生仪学院党委书记周泓主持。刘官树教授通过研究优化了多种新型具有转化潜力的磁共振诊疗一体化技术,在分子影像、化学交换饱和转移磁共振成像对比技术、以及影像引导的药物递送与介入等领域耕耘多年。刘官树教授认为治疗诊断对实现精准医学至关重要,他以深入浅出的语言阐释了磁共振诊疗一体化技术的内涵。该技术创新地将高精度医学影像深度融入治疗过程,不仅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精准信息支持,还可对药物疗效进行科学预测。其原理是将磁共振成像造影剂与治疗药物相结合,从而实现治疗药物递送过程的直观可视化,以及对治疗反应的精准动态监测。在学术报告环节,刘官树教授生动地分享了团队的研究进展,系统介绍和对比了多种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优缺点,提出要以更好的工具为医学临床做服务这一观点。刘官树教授认为磁共振诊疗一体化技术的未来方向首先是要服务于临床转化,在临床实验中利用新型成像技术改善患者情况,并帮助新疗法在临床试验中取得成功。此外,用于中风、癌症等的治疗诊断也具有广阔前景。现场学术氛围热烈浓厚,与会师生围绕新型造影剂的未来发展趋势、已有监测药效的技术与磁共振诊疗一体化技术相结合、临床转化和商业化面临的瓶颈问题等展开深入研讨与交流。刘官树教授对学院师生展现出的科研热情给予高度肯定,针对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专业且易懂地解答,并分享了自身科研历程中发现的兴趣点进行展开,激励青年科研工作者勇于创新,探索未知领域并积极投身创新实践。

  • 2025-06-26

    2025年6月23日下午,生仪学院在周亦卿楼一楼报告厅隆重举行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4周年大会暨“强教风、优学风、严作风”微党课大赛。校党委组织部副处职组织员王芳,学工部副部长周伟辉,生仪学院原党委书记、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楼正国,生仪学院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各党支部书记及师生党员代表等90余人参加会议。大会由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扬主持。学院党委书记周泓在致辞中表示,在庆祝建党104周年之际,学院隆重举办“强教风、优学风、严作风”微党课大赛,旨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周泓书记指出,全院师生党员要始终做到:一要提高政治站位,以学铸魂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二要强化使命担当,以干促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三要严守纪律规矩,以廉正身筑牢事业发展根基。以此次大会为契机,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创新的举措,奋力谱写生仪学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强教风、优学风、严作风微党课在“强教风、优学风、严作风”微党课大赛环节,共有16位由各党支部推选的师生党员结合自身学习和工作经历,通过鲜活的事例、生动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进行微党课宣讲。有的参赛党员讲述了老校长竺可桢、学科创始人吕维雪等老一辈浙大人展现的筚路蓝缕、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有的从交叉学科和自己的专业视角出发,深入阐释了新时代守正创新的深刻内涵。学校相关部门领导、学院党委委员、纪委委员作为微党课评委对每位参赛党员分享的微党课内容进行提问交流。党委组织部副处职组织员王芳从微党课主题、演讲内容和展示形式等方面给与了参赛党员具体点评和指导。她认为本次“强教风、优学风、严作风”微党课大赛展现了生仪学院师生党员扎实的理论素养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是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生动实践,同时勉励师生党员要不断提升微党课学习教育实效,强化理论学习的运用转化,不断提高党员党性修养,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经过激烈角逐,本次微党课大赛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党内表彰在党内表彰环节,学院党委向离退休党支部潘洪祺老师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向在基层党建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基层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颁发荣誉证书,向离任党支部书记颁发党务工作荣誉奖杯。通过系列党内荣誉的表彰,既表达了学院党委对基层支部和师生党员在党建工作、教学科研、育人服务等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认可,也通过选树一批典型示范,激励广大党员以榜样为标杆,学习他们坚守初心、担当作为,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投身到党的事业和学院建设中,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与学科发展深度融合,为学院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的红色力量。在大会的最后环节,周泓书记带领新发展党员进行入党宣誓、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面向党旗,庄严宣誓。在全体与会党员的热烈掌声中,生仪学院庆祝建党104周年大会暨“强教风、优学风、严作风”微党课大赛圆满落下帷幕。这场盛会不仅是一曲向党的生日深情献礼的激昂赞歌,更是一面映照生仪师生党员昂扬精神风貌的鲜明旗帜。大会的成功举办,为学院党建工作注入了新动能,学院党委将以此为契机,着力构建长效机制,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推进教风、学风、作风建设,持之以恒深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展望未来,生仪学院全体师生党员必将永葆政治本色,以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守初心、担使命,以时不我待的奋斗姿态勇立时代潮头、奋楫争先,共同绘就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 文 冯榆淇/图 陶承荣

  • 2025-06-15

    2025年6月12日,德赢AC米兰中国官方网站成功举办第211期青年学术沙龙暨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系列活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代忠祥助理教授应邀作题为“如何解决现实世界中的无梯度优化问题”的学术报告,系统阐释贝叶斯优化理论的前沿进展及其跨学科应用价值。学者简介代忠祥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青年学者、博士生导师,其研究聚焦人工智能领域的黑盒优化问题。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2021年,获计算机学院校长研究卓越奖),先后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迄今在NeurIPS、ICML和ICLR等顶级会议发表论文33篇(第一/通讯作者17篇),担任ICLR 2025、NeurIPS 2025领域主席。其团队开创性地将贝叶斯优化应用于大语言模型优化、量子计算等新兴领域。学术报告核心内容以《Nature》封面 “ROBO CHEMIST”和AlphaGo为例,阐述贝叶斯优化(Bayesian Optimization, BO)在两类关键场景的不可替代性:目标函数梯度信息缺失的优化问题和函数评估成本高昂的复杂系统。创新性工作团队的三项代表性研究工作:量子计算领域方面,开发量子贝叶斯优化框架;赋能精准农业方面,建立基于BO的作物生长模型优化与决策;大语言模型优化方面,提出Prompt-BO算法,显著提升提示词工程效率。学术交流在问答环节,与会师生就贝叶斯优化在以下领域的应用展开深入探讨:大模型微调中的超参数优化策略,医学影像重建算法的非凸优化问题。代博士特别指出:“在光声成像重建中,BO算法通过建立代理模型可降低90%以上的计算开销,这一思路可推广至其他逆问题求解。”本次沙龙吸引了校内外众多研究者参与,为交叉学科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学院将持续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助力青年学者科研创新能力提升。摄影/撰稿:余秋澧

  • 2025-06-09

    2025年6月6日,由生仪学院主办“吕维雪学术论坛”第二十一次会议暨“细胞骨架力学:从细胞迁移、分裂到造血系统重建”主题报告会在玉泉校区第六教学楼圆满举行。生仪学院荣幸地邀请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席教授、微尺度国家研究中心Bio-X交叉科学研究部双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组部“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软物质力学工作组组员、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Mechanobiology in Medicine》、《Acta Mechanica Sinica》、《医用生物力学》杂志编委姜洪源教授,为师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细胞骨架力学:从细胞迁移、分裂到造血系统重建”的报告会。会议由德赢AC米兰中国官方网站百人计划研究员田良飞主持。姜洪源教授从细胞骨架在细胞迁移和细胞分裂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基于细胞骨架力学的造血系统重建这两个方面展开报告。空间限制使软粘性基质上最初静止的圆形细胞铺展和迁移,表现出与刚性基质上自由细胞相似的表型,从而提出细胞核作为独立力学传感器,通过核扁平化直接感知空间受限,激活YAP入核,进而促进黏着斑组装及细胞迁移的一种“由内而外”的新机制。另外,受限空间环境控制细胞形状,进而调节细胞皮层和纺锤体极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改变了极分裂和极聚合的能量势垒以及多极纺锤体的概率。最后,细胞力学性质重塑在造血干/祖细胞归巢和定植过程中的核心作用。讲座现场气氛热烈,师生们积极互动,进行了深入交流。姜教授条理清晰地向大家展示了他们实验室在细胞骨架力学上的理论基础,以及细胞力学在细胞迁移、分裂,以及造血干/祖细胞的归巢和植入的关键作用与机制,这为细胞骨架力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引发了学生和老师们的浓厚兴趣和热烈讨论。他耐心解答了大家在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等多个方面的疑惑,同时分享了自己的学术心得与未来展望。

  • 2025-06-06

    2025年6月6日,德赢AC米兰中国官方网站德赢AC米兰中国官方网站第二十次吕维雪学术论坛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特邀国家杰青、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鲍进研究员作为主讲嘉宾,围绕“靶向脑网络的神经调控原理与方法”这一前沿课题开展学术报告。本次会议由德赢AC米兰中国官方网站生仪学院党委书记周泓主持。鲍进研究员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2002届校友,后于德国哥廷根大学获得神经科学博士学位,并在法国国家研究中心等国际知名科研机构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与深厚的学术功底。在分享环节初始,鲍进研究员生动分享了在学院本科学习期间受益于交叉学科特点,学习的课程覆盖面广,极大拓宽了研究视野,为其后续深耕物理学和脑科学交叉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学术报告环节,鲍进研究员聚焦脑机接口技术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从脑信息读取技术和编码原理两个方面介绍脑科学原理与脑机接口工程实现双向互馈的交叉科学研究领域。报告重点以运动控制原理及靶向脑网络的神经调控为例,介绍其课题组及合作团队2023年发表于Cell的工作,即通过靶向神经环路调控神经元活动动力学,实现缓解帕金森症运动表型。现场学术氛围热烈浓厚,与会师生围绕神经调控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技术细节优化以及临床转化面临的瓶颈问题等展开深入研讨与交流。鲍进研究员对学院师生展现出的专业素养与科研热情给予高度认可,针对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专业解答,并分享了自身科研历程中的宝贵经验与未来研究规划,激励青年科研工作者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吕维雪学术论坛作为德赢AC米兰中国官方网站德赢AC米兰中国官方网站重要的学术品牌活动,始终秉持聚焦学科前沿、促进学术创新的宗旨,持续邀请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开展学术交流。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师生带来了神经调控领域的前沿知识与研究动态,更有效拓宽了科研视野,激发了学术创新活力,为推动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提升科研与人才培养水平注入强劲动力。

  • 2025-06-06

    2025年6月4日,德赢AC米兰中国官方网站德赢AC米兰中国官方网站(生仪学院)第209期青年学术沙龙在周亦卿科技大楼二楼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沙龙特邀Nature Communications Biology副编辑步雅珊博士作题为“Publishing with Communications Biology”的学术报告,活动由许迎科教授主持。报告内容步雅珊博士系统介绍了Nature期刊群的发展历程、学科布局及学术影响力,帮助在场师生全面了解国际顶级期刊的定位与标准,重点阐述了Nature Communications Biology的创刊背景、审稿标准及当前关注的研究方向,鼓励师生积极投稿高质量研究成果。在投稿实务方面,步博士详细解析了从稿件准备、提交、同行评审到最终发表的全流程,并结合编辑视角,深入剖析了常见退稿原因、审稿人意见处理策略等关键问题,为师生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投稿指导。互动交流在讨论环节,与会师生围绕高水平论文写作技巧、期刊选择策略、学术伦理规范等话题与步博士展开深入交流。现场提问踊跃,步博士结合自身丰富的编辑经验,对每个问题进行了细致解答,并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活动总结本次沙龙为学院师生提供了与国际顶级期刊编辑面对面交流的宝贵机会,不仅深化了大家对高水平学术发表规范的理解,也为今后的科研论文撰写与投稿提供了重要参考。活动在热烈的学术氛围中圆满结束。图/文:郭弘扬

  • 2025-05-28

    2025年5月23日,由生仪学院主办“吕维雪学术论坛”第十九次会议暨“智慧医疗背景下康复设备的研究”主题报告会在玉泉校区周亦卿楼圆满举行。生仪学院荣幸地邀请到了国家一流专业负责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江苏省工程中心负责人、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负责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对象、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获得者,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省部级项目、5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市厅级项目主持者,江苏理工大学副校长叶霞教授,为师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智慧医疗背景下康复设备的研究”的报告会。会议由德赢AC米兰中国官方网站百人计划研究员田良飞主持。叶霞教授针对我国康复医师严重短缺的现状,重点阐述了突破助行外骨骼机器人在非直线步态下的协同助力难题。通过解析人体转弯时的运动学机理与肌电激活特性,开发步态识别算法和智能主动助力策略,并提升了设备的易用性。研究成果揭示了康复设备三大创新趋势:智能化(人机交互算法)、个性化(生物力学定制)和远程化(云监测技术),在脑卒中康复、肌肉萎缩预防及远程跌倒监测等场景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讲座现场气氛热烈,师生们积极互动,进行了深入交流。叶教授条理清晰地向大家展示了他们实验室的理论基础,以及开发的BER-FC-BesIS步态识别算法和智能主动助力策略,旨在实现多场景应用下康复设备(如助行外骨骼机器人)的智能性和易用性,并阐述了智慧医疗背景下康复设备未来的研究方向,这引发了学生和老师们的浓厚兴趣和热烈讨论。她耐心解答了大家提出的问题,同时分享了自己的学术心得与未来展望。

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浙大路38号 德赢AC米兰中国官方网站玉泉校区周亦卿科技大楼

电话:0571-87951086

邮编:310027

Copyright © 2006-2021 德赢·(VWIN)官方网站-AC米兰官方合作伙伴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寸草心科技 管理登录 您是第 1000 位访客